黑龙江科技大学煤矿灾害防治与应急研究生导学团队

来源:黑龙江研究生思政教育联盟浏点击数:16更新时间:2021-06-30

导学团队简介:

龙江科技大学煤矿灾害防治与应急研究生导学团队由张保勇教授领衔,主要从事瓦斯致灾机理与控制技术、低浓度瓦斯安全利用理论与技术、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救援方面的研究。该团队现有导师17名,博导8名、硕导17名,博士生24名,硕士生55名。

煤矿灾害防治与应急研究生导学团队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成员吴强、郝传波教授为国家安全生产专家。团队依托博士人才培养特需项目和安全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构建了本--博全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建有国家安全生产支撑体系“瓦斯等烃气输运管网安全基础研究国家级专业中心实验室”等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团队围绕研究方向,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4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5项,发表学术论文178篇,出版编著8部,获得专利35项。瓦斯水合固化分离与储运、防突研究方向处于世界领先。

导学团队主要事迹:

为煤矿安全育人才  筑牢安全生命线

黑龙江科技大学煤矿灾害防治与应急研究生导学团队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现有导师17名,博导8名、硕导17名。团队负责人张保勇教授,2015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计划资助赴新加坡国立大学访学1年,受聘为“龙江学者”青年学者,获评为“省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全国煤炭高等教育先进工作者”,成员吴强、郝传波教授为国家安全生产专家。团队依托博士人才培养特需项目和安全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构建了本--博全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建有国家安全生产支撑体系“瓦斯等烃气输运管网安全基础研究国家级专业中心实验室”等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团队围绕研究方向,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4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5项,发表学术论文178篇,出版编著8部,获得专利35项。煤矿抽采瓦斯水合固化分离与储运、固化防治突出研究方向处于世界领先。

1 省部级科研平台

2 团队部分科研成果

1.以思想建设为先导,研究生科技创新和贡献区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以思想引领为核心,培养研究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以实干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沈斌、吴琼、王浩、赵子琪等为代表的硕士毕业生先后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录取为博士研究生;本、硕毕业生张强近5 年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发表SCI/EI 论文9 篇;博士毕业生于会军成长为黑龙江龙煤矿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博士毕业生张迎新和蒲文龙成长为省内知名专家,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3 导师带领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

把理想化成力量,带着知识和本领到边疆、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已成为我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毕业生不约而同的选择。近5 年,就业于边疆、西部的硕士毕业生43.8%、博士毕业生100%。同时,研究生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本学科三分之二研究生加入了志愿服务的队伍,志愿服务蔚然成风。仅2020年上半年,就有近30名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到所在社区担当抗疫志愿者,深入防疫“一线”开展入户排查、消毒用品发放、封闭小区检查等艰难险工作。

2.创新突破煤矿瓦斯水合固化分离与利用技术,服务地方企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调研时指出,要以“煤头电尾”“煤头化尾”为抓手,推动煤炭精深加工,推动“煤城”发展转型。黑龙江省煤炭资源丰富,含煤盆地众多,其中鸡西盆地计算瓦斯资源量为1747亿m3。导学团队以解决煤矿瓦斯高效清洁应用技术难题为目标,积极探索瓦斯固化分离新途径,力求以用促抽降低煤矿瓦斯事故风险,并通过瓦斯阶梯利用实现节能减排、变废为宝的目的。

导学团队围绕低浓度瓦斯固化分离、高浓度瓦斯固化储运等开展原始创新,着力推进气体水合物核心理论技术研发和应用转化,研究工作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委、国家能源局、国家应急管理部、省科技厅等部门的大力支持,搭建的科研平台处于国际一流水平,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内外同行较高评价。2016年以来,承担包括重点基金在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获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研究成果在龙煤矿业集团实现小试,推动了黑龙江省煤矿瓦斯能源清洁发展,切实响应国家“节约、清洁、安全”战略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4 煤矿瓦斯水合固化分离与利用技术

3.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创新发展,推动煤矿安全生产

黑龙江省为煤炭资源大省,累计探明资源储量235.8 亿吨,黑龙江省煤炭消费比重高达60%以上。然而,黑龙江省能源结构不合理,煤炭淘汰落后产能与释放优质产能任务并存,煤矿安全生产与煤炭保障供给压力并存。而且,随着煤层开采水平持续加深,煤与瓦斯突出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大。本团队致力于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导学团队依托“瓦斯等烃气输运管网安全基础研究实验室”“黑龙江省煤矿瓦斯灾害防治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平台,开创了煤与瓦斯突出固化防治特色方向,为瓦斯灾害防治提供科学支撑,自2016 年以来在瓦斯固化防突方向上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 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项。同时,针对黑龙江省煤层三高一低特点,开展了水力压裂增透技术攻关;并结合国家一优三减需要,开展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估技术服务39 项,累计到账经费1800万元,有效的推动了煤矿安全生产。

5 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

4.发挥智库作用,助力企业安全治理能力提升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安全生产治理新格局。本团队自觉肩负起服务社会的职能,发挥智库作用,服务地方企业安全生产。导学团队吴强、郝传波、张保勇教授及4名骨干教师兼任黑龙江省应急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家安全生产专家、国家安全生产应急专家、黑龙江省重点智库首席专家、黑龙江省安全生产专家。他们在灾害严重矿井的安全技术“会诊”或“评估”、煤矿事故直接原因认定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智库作用,吴强教授作为国家安全生产应急专家参加2021.6.5龙煤鸡西矿业公司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现场应急救援,8名被困矿工全部安全升井,无人员伤亡。同时,团队依托国家二级煤矿安全培训中心及应急管理部创新中心,为煤炭企业、爆破作业单位等开展安全技能提升技术服务。

2016-2020 年,为黑龙江省煤矿企业累计培训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监察人员5000 余人,为爆破作业单位累计培训爆破员、安全员、爆破工程技术人员3000人次,为黑龙江省煤及非煤高危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安全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5.拓展瓦斯转化利用技术,助力煤炭产业安全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指出的,保障“能源安全”“产业安全”。黑龙江省拥有焦煤、肥煤、瘦煤等国家稀缺保护煤种,其煤质具有低硫、低磷、中灰、高热值等特征。然而,随着开采水平的延伸,瓦斯等灾害严重制约了优质产能释放。本团队致力于瓦斯资源化高效清洁利用,长期坚持低浓度瓦斯直接转化原始创新,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促进煤炭优质产能释放。本团队徐锋教授围绕煤矿瓦斯抽采利用战略需求,率先提出了低浓度瓦斯直接转化制备清洁燃料新领域,开展了低温等离子体活化、液相条件下低浓度瓦斯直接制备清洁燃料的技术研究。

2016 年以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专项1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项,授权专利4项。研究成果可拓展煤矿瓦斯利用途径,促进瓦斯制备清洁燃料技术向纵深方向发展,为煤炭优质产能释放打下良好基础。

6.灾害预警与应急救援科技创新,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保障煤炭资源安全开采,团队以风险管理为基础,以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为主线,开展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应急技术与装备等研究。本团队重点以安全管理与应急救援为出发点,围绕灾害耦合预警管控、应急救援通道快速构建、应急救援影响控制等特色方向,开展灾害识别与预测新方法、耦合灾变机理及防控技术、灾后多事件耦合决策理论与方法、巷道垮落体中再造应急救援通道等创新工作,为灾害早期防控、救援期间次生灾害预防和安全高效快速救援提供技术与决策支持。

近五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3项。研究成果有助于服务黑龙江安全与应急产业发展,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6 导学团队师生应急救援现场

 “安全生产是红线、是底线、是生命线”。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安全科学理论突破、安全技术创新、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势在必行。本导学团队将继续聚焦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全方位融入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构建校企融合发展体系,助力行业安全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团队近5年承担研究生课程教学情况:

团队近5年主持科研项目情况:

团队近5年发表/出版高水平论文/著作情况:

团队近5年获奖情况:

目前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学期间表现情况:

5年指导的研究生毕业后考取博士情况:

5年指导的研究生毕业后工作情况: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