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宇航空间机构及控制研究中心导学团队

来源:黑龙江研究生思政教育联盟浏点击数:1273更新时间:2021-06-30

导学团队简介:

团队由邓宗全教授领衔,主要从事宇航空间机构及控制方面研究。团队共有全职骨干教师 24人,其中教授/博导 10人、副教授 8人、讲师 6人; 40456人,35394人,35周岁以下 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1人、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奖 1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 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12人具有海外留学、科研经历。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将研究生研究方向与航天发展需求密切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奉献航天。多年来,本中心在星表移动系统、空间折展机构、星表钻取采样等方向取得优秀成果,为中国航天培养了大量专业素质高、奉献精神强的技术人员。


团队部分成员及研究生代表


团队主要事迹:

哈工大宇航空间机构及控制研究中心在邓宗全院士的领导下,近十年来研究生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一贯坚持以国家重大航天工程需求为牵引,创新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与航天五院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培养了一批具有扎实理论功底、突出工程能力和深厚报国情怀的优秀硕士生和博士生,在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高分辨对地观测、北斗导航等领域取得了突出业绩。

1)多头并举,发挥优势,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

本中心长期从事宇航机构与装备的设计、制造方面的研究,与航天五院、八院、一院、三院等科研部门有着深厚的合作关系,近年来承担了探月工程、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重大工程的预研任务,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优越条件,研究生在重大科研项目中得到锻炼和成长。本中心隶属于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宇航空间机构及控制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研究生培养条件优势明显,在此基础上先后与五院总体部成立了“空间机械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与卫星制造厂成立了“宇航材料与制造技术联合研发中心”,与航天八院成立了“空间结构与机构联合实验室”,与航天二院成立了“空间机械与力学联合研发中心”,充分发挥哈工大-五院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的作用,实现了 “一支队伍、不分甲乙方”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使研究生有机会深度参与到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提升了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生进入航天工程部门后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为了让研究生走上国际学术舞台,利用“111”创新引智计划选派优秀博士生去国外联合培养,支持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聘请国际知名学者担任博士生合作导师进行联合指导,提高了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强化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对硕士生的开题、中期检查、论文预审等环节严格把关,对质量较差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采用学科、导师、学生联动机制对末位学生进行特别指导和精准帮扶,保证了研究生的整体培养质量。


哈工大-五院联合培养研究生答辩仪式合照


2)坚持立德树人宗旨,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端人才

近年来受社会不良思潮影响,部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下降,产生对国家和社会的不满情绪。本中心对任课教师提出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禁止在课堂上传播与主流意识相悖的言论,引导学生自觉抵制西方自由主义文化的侵蚀。对指导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宣传集中学习,要求导师对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和精神面貌进行监督,对研究生进行定期的一对一谈话,把不良政治思潮和特殊学情管控在萌芽状态。研究生的精神面貌饱满,思想积极向上,身心健康乐观。


研究生生活学习情况交流会


3)高水平导师队伍建设

本中心十分重视中青年研究生导师的选拔与培养,依托“111”创新引智计划选派骨干教师出国进修,引进在国外知名高校获得博士学位的高端人才,聘请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发达国家知名学者来华联合指导硕士生和博士生、做学术讲座、开设研究生课程等,加快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提升了研究生的培养水平和国际视野。聘请航天五院专家作为联合培养基地的企业合作导师。2012年荣获第三届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荣誉称号,2018年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已建成一支高水平导师队伍。

4)研究生创新平台建设与创新能力培养

本中心依托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宇航空间机构及控制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建成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生创新平台。充分发挥装备设计制造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计划的带动作用,为研究生培养搭建国际学术交流舞台。与航天五院、航天八院、航天三院等科研机构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建立了全国示范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极大提升了研究生的科技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


研究生参与载人月球车移动系统样机研制


研究生参与微低重力模拟系统研制

5)依托国家重大航天工程的高水平研究生培养

使研究生有机会参与到月球车移动系统、月面采样作业、空间大型天线机构、宇航机构地面模拟装置等国家重大工程中来,在重大工程需求牵引下提升了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实力,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近年来,研究生(含博士生)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28项,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为机械工程A+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B+学科评估做出了贡献,支撑了两个双一流学科的建设。硕士生俞正旺(导师陶建国、岳洪浩)获得2018年第五届全国百名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荣誉称号,博士生罗阳(导师陶建国)2017年获得全国机器人专利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



团队近5年承担研究生课程教学情况


团队近5年主持科研项目情况


团队近5年发表/出版高水平论文/著作情况


团队近5年获奖情况


目前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学期间表现情况


5年指导的研究生毕业后考取博士情况


5年指导的研究生毕业后工作情况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