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仪器研究生导学团队

来源:黑龙江研究生思政教育联盟浏点击数:1141更新时间:2021-06-30

导学团队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仪器研究生导师团队由谭久彬院士领衔,主要从事面向高端装备制造的超精密仪器技术研究。该团队现有导师32人(博导14人),博士生73名,硕士生70名。

导师团队发扬******贺信精神,建成“超精密仪器技术及智能化”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等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人才培养与科研平台,与牛津大学等30余个国际著名机构开展长期国际合作与交流;构建具有哈工大特色与优势的“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大师+团队”工程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生作为骨干参与光刻机等国家重大工程,打造了一批国之重器,获得包括国家技术发明奖在内的5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研究生荣获包括国家级竞赛特等奖、国家奖学金在内的各类奖励荣誉40余人次;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33.6%毕业生服务于航天国防领域,2016年来30余人留在黑龙江省建设龙江。


团队主要事迹:

一、扎根东北,爱岗奉献,坚持科研实践育人,打造一批国之重器

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仪器研究生导师团队在团队带头人谭久彬院士领导下,以“挑战尖端、仪器报国”作为初心和使命,发扬******贺信精神,构建具有哈工大特色与优势的“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大师+团队”工程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国际科技前沿与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和人民生命健康,实施科研育人,博硕士研究生作为骨干参与和完成国家02科技重大专项、国家仪器重大专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光刻机专项、引力波专项等一批国家重大项目与工程。面向高端超精密仪器领域国家重大需求,打造了一批国之重器,获得包括国家技术发明奖在内的5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

导师团队指导博硕士研究生作为科研骨干,在科研实践中培养拔尖人才。近年来,导师和研究生团队开展高端超精密仪器技术与装备研究,突破了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研制成功系列超精密测量仪器与重大装备,成果多次填补国内空白。面向航天、国防重大需求,研制成功几十种大型专用超精密测量仪器和装置,精度达到或优于国际同类技术水平;建立起多种量值的我国较完整的超精密测量体系和计量溯源体系,实现在全国范围内的准确一致。与国际权威机构的同类标准装置进行了国际合作与比对测量,核心精度指标达到和超过了国外先进水平。

5年团队带领研究生队伍,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重大型号项目、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课题等项目数十项;科研经费超过3亿元;发表SCI论文160余篇(近3113篇);获中国和国际授权发明专利120余项(近377项);近5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获得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批“超精密仪器技术及智能化”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国家“重大仪器技术引智基地”等。

5年研究生作为骨干参与和完成的标志性科研成果有,发动机阵列参数测量仪用于多个型号的航天发动机和航空发动机研制与生产,建立国内首台大深径比微小孔径测量军工计量最高标准装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超大型尖端国防装备超精密隔微振装置已经在航天领域装备数十台套,用于高分辨卫星相机装配测试,通过国防科工局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意见指出“总体技术处于本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获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航空发动机装配测量仪装备到我国四大航空发动机生产线,2014年底研制成功国内首台航空发动机装配校准装置,建立军工计量最高标准装置,通过国防科工局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意见指出“总体技术处于本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解决了航空发动机整机装配中的测量难题;发动机一次装配合格率提高到90%以上。快速超精密双频激光干涉技术开始小批量生产,应用于光刻机专项、引力波专项等国家重大任务与工程,建立了国内首台快速激光干涉仪军工计量最高标准装置。

导师与研究生团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我国航空航天、国防和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应用于30余个型号重大装备的研制与生产,解决了装备制造中的超精密测量难题。在科研实践和科研育人过程中,为我国航天、国防和高端装置制造领域,培养了一大批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拔尖创新人才,服务于国防、航天等领域。近5年研究生荣获包括国家级竞赛特等奖与一/二等奖、国家奖学金、仪器仪表奖学金、叶声华奖学金等在内的各类奖励荣誉40余人次。

二、立德树人,育德育魂,打造国际一流平台,培养大批杰出人才

超精密仪器研究生导师团队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坚持“打造国际一流平台,培养国际一流人才”的育人理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建成拥有各类高端人才的一流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拥有数千平米超洁净、恒温、恒湿和隔微振环境的一流实验室,建成国际一流的人才培养平台。

团队获批首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首批黑龙江省“头雁团队”,以及“超精密仪器技术及智能化”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精密测量与仪器技术”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国家“重大仪器技术引智基地”等平台。团队是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3个一级学会的副理事长或常务理事单位。

团队成员担任ISO国际组织专家、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总装备部预研专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专家、国家质检总局工程参量计量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近年来参加国际标准制定4项;主持起草国家标准和计量校准规范30余项,通过创新研究工作和技术交流,在国内和国际上形成重要影响力。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基于项目的学习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程领军人才计划”等计划的实施,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在国内率先开展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基于科教融合的工程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高等教育),“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2017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开展具有国际视野好的研究生人才培养,团队与国际测量与仪器委员会合作,创办并连续主办9届国际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学术会议(ISPEMI),2015年创办国际显微仪器技术科学家论坛等系列高端论坛(IFM),在国际上形成重要影响力。与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TB)、英国牛津大学等近30家权威机构和著名大学联合开展前沿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建成德国PTB、英国牛津两个海外学术基地,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为研究生开阔国际视野与提升水平创造条件。

团队培养的优秀人才成长为各个领域的骨干和拔尖人才,包括青年科学家、型号任务负责人、高科技企业负责人、创新创业人才等,工作在航天、国防、高端装置制造等各个领域的重要岗位上。2016年以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100%24名硕士毕业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33.6%毕业生服务于航天国防领域,30余人留在黑龙江省,建设龙江和发展龙江。

三、团队建设、科学研究、各类活动等代表性照片

1谭久彬院士指导研究生

2谭久彬院士在科研工作中

3导师与毕业研究生合影

4元旦晚会全体导师与研究生合影

 

5导师与研究生共同科研攻关

6科研攻关

7优秀毕业生返校活动

8部委领导参观考察


团队近5年承担研究生课程教学情况


团队近5年主持科研项目情况


团队近5年发表/出版高水平论文/著作情况


团队近5年获奖情况


目前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学期间表现情况


5年指导的研究生毕业后考取博士情况


5年指导的研究生毕业后工作情况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