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研究生导学团队

来源:黑龙江研究生思政教育联盟浏点击数:1044更新时间:2021-06-30

导学团队简介:

中医妇科研究生导师团队由吴效科教授领衔,主要从事妇科优势病种的研究,逐步发展和完善,形成稳定的5个研究方向,包括:月经病(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理论创新和临床研究;不孕症(生殖道感染)中医特色技术和疗效研究;中医药保胎有效性、安全性的研究;妇科肿瘤中医药疗效机制的研究;名老中医理论传承创新与有效制剂的研究。该团队现有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导师22人。享受国务院津贴4人,国家级名中医2名,省级名中医2名,“龙江学者”特聘教授4名,国家百千万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

中医妇科研究生导师团队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40项,研究经费2500余万元;研究成果获奖励2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9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709篇,SCI收录90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3项,授权5项,出版专著5部,出版著作10余部。



团队主要事迹:

中医妇科学学科1979年获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获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1989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学科,1999年设特聘教授岗位;2003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中药药理(妇科)三级实验室;2008年被国家发改委/中医管理局确定为《国家临床研究基地》及国家局重点疑难病研究室;2009年为国家级及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200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重点专科;2011年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2013年“中医妇科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201810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区域中医(妇科)诊疗中心;201912月被国家妇幼司评为更年期保健特色专科。

本学科近五年围绕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等病种的系列研究,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40项,研究经费2500余万元;研究成果获奖励2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9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709篇,SCI收录90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3项,授权5项,出版专著5部,出版著作10余部。

目前拥有博士生导师7名,硕士生导师22名;享受国务院津贴4人,国家级名中医2名,省级名中医2名,“龙江学者”特聘教授4名,讲座教授2名,国家百千万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

重点学科建设以来,科室进一步细化妇科优势病种的研究,逐步发展和完善,形成稳定的5个研究方向,包括:月经病(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理论创新和临床研究;不孕症(生殖道感染)中医特色技术和疗效研究;中医药保胎有效性、安全性的研究;妇科肿瘤中医药疗效机制的研究;名老中医理论传承创新与有效制剂的研究。

1.月经病(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理论创新和临床研究:综合中医理论文献研究,提出了多囊卵巢综合征病理基础是“痰瘀”,其症状体征按中医客观化辨证,分为肾虚血瘀型、肾虚肝郁型、脾虚痰湿型、痰瘀互结型等证型,提出了针药结合促排卵,提高排卵率和活产率;中药调周法。经过近五年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的系列研究,承担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级课题8项,省部级课题2项,荣获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

2.不孕症(生殖道感染)中医特色技术和疗效研究: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引起的不孕疾病时提出口服与外用相结合的“四联疗法”,即中成药口服、中药外治、腹部微波理疗及妇炎消外敷包,方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加减。获得科技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1项,获得省部级奖3项。

3.中医药保胎有效性、安全性的研究: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证实胎动不安的发病机理为肾虚、血瘀、血热,在临床表现以肾虚、血瘀为多见。创立了治疗原则“补肾安胎”、“活血消癥”为主,临床收效甚佳。临床采用中药助孕宁联合孕前宫腔镜检查、T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孕后中药联合T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及中药复方联合穴位艾灸、心理辅导等联合方案。承担“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奖2项。

4.妇科肿瘤中医药疗效机制的研究:发挥中医药在治疗妇科肿瘤中的特色,承担省部级及国家局课题6项,获得省部以上成果奖4项。

5.名老中医理论传承创新与有效制剂的研究:建立了韩百灵名医工作室、马宝璋名医工作室、王秀霞名医工作室,在传承名老中医的治疗经验上发扬和创新。承担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课题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出版《中医妇科名家经验心语》、《中医妇科典籍精选》等专著5部。

事迹1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吴效科教授作为《健康中国追梦人——光明网现场访谈间》的嘉宾。主要从两个方面接受采访:1、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组织和带领团队开展了很多大型临床试验,尤其是在我国妇科病种领域。2、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2019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委员会全体会议评审中,我院妇科吴效科教授荣获2019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成为我院历史上首位获奖者。何梁何利基金奖是由何梁何利基金设立的奖项,1994330日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先生各捐资1亿港元在香港注册成立社会公益性慈善基金,199451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成立庆典。其宗旨是通过对取得杰出成就的我国科技工作者进行奖励,进一步在全社会倡导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崇尚科学的良好风尚,激励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不断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加速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  吴效科教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研究,领导国内外学术同行开展妇科特色优势病种的大型临床试验。其中,黄连素的研究入选2016年度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十大临床研究。共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论文120余篇,包括国际权威学术组织和世界顶级杂志发表,如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2017)、英国柳叶刀论文(Lancet摘要,2015)、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 2015)等国际知名杂志,先后被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自然系列杂志等引用6000余次。

黑龙江省2019年启动实施重大人才战略部署——“头雁”行动。经省“头雁”行动专家咨询委员会认定、省政府批准,确定黑龙江省92个“头雁”团队并予以公布。其中,妇科头雁团队在吴效科教授的带领下成功入选。


事迹2

韩延华是龙江韩氏妇科流派第四代代表性传人,四十余年,始终躬身于医、教、研第一线,她的学术特点既不乏韩氏的学术脉络,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不仅善于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妇科常见病及疑难病症,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自创了“延灵丹”、“妇炎灵”、“内异止痛汤”等经验方,并结合西医学理论和现代科研方法,发明“一种中药治疗解脲支原体感染性疾病”填补了中药治疗在该领域的空白,获得了国家级发明专利,造福了众多女性患者。“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是韩延华教授医疗事业最好的写照。她为人正直,把名利看得十分淡薄,但对技术却要求精益求精,常常因为一个没太看懂的病人与学生们共同查阅资料,甚至是废寝忘食,直到找出最好的治疗方案。她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工作,让患者在寻医问药中真正享有获得感和满意感。40余载砥砺前行,她连续多年获得“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文明单位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为了确保国家强基层、分级诊疗等医改战略的有效实施,让广大基层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优质的健康服务。她分别与深圳市光明人民医院(现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和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江苏盐城妇幼保健所等展开合作,建立了7家龙江韩氏妇科流派二级工作站,定期前往基层医院指导工作,开展义诊、定期诊疗、承担继续教育任务、进行疑难病会诊等,真实迈出了“名医强基层”的坚实一步。2019824日,韩延华参加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名老中医基层行(临沂站)活动。这次他选择临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那里是革命老区,他愿意为老区的百姓做出一点贡献。在义诊之前很多患者得知韩延华教授来临沂义诊,早早就有很多人到达现场排队等候,一到现场韩延华教授就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她对每位患者都细心问诊、把脉开方,耐心为患者解答相关问题、给予诊治意见、建议以及健康指导,2个半小时她看了20几位患者。一位接受义诊的老人说到,“我们这个区大多数都是老人,行动不便,有病也不经常去医院,这次义诊给了我们极大的方便,能够得到韩教授这样大牌专家的耐心解答和治疗,让我感到非常的暖心。”

为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传承流派以及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探索流派以及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和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及培养模式,龙江韩氏妇科流派暨全国名老中医韩延华工作室拜师会于2020726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承楼17楼举办。本次拜师活动对继承和发扬韩氏妇科以及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意义深远。广大中医弟子应谨尊师训,恪守己任,同力协契,为祖国中医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事迹3

丛慧芳,现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博研究生导师,二级教授,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妇科主任。先后被评为全国首届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黑龙江省首届名中医,龙江名医等荣誉称号,从走进医学大门的那一天,便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热情投入到中医事业中,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三十余年年工作生涯中勤求古训,博采众长,以古用今,立足临床,传承创新,从学士到博士后,从普通讲师到博士生导师,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不断发扬和创新中医特色的理论并吸纳现代医学之所长应用于临床实践,在临床实践中独辟蹊径,采用多种给药途径,发挥中医诊疗特色,突出针药结合治疗方法,大胆细致地对妇科疑难杂症进行诊疗,经历了风风雨雨,战胜了诸多困难,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医疗难关,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疾病理论诊疗体系。其创新性的采用“围刺法”治疗外阴白斑患者,从伏寒理论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从枢机理论论治绝经前后诸证,辨证施治,使患者平稳度过“更年期”;其更提出从正虚邪恋探讨盆腔炎性疾病,扶正祛瘀,体现了中医的“简、便、廉、效”优势,其诊疗理论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所在的科室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标兵科室,各项考核指标名列全院榜首,并先后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国家重点专科妇科(十二五建设单位),省级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丛慧芳同志把医德视为生命,以仁心仁术济人济世,其带领的妇科团队秉承着理论自信,道路自信,疗效自信的精神。将用毕生时间与精力,传播中医文化,用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让祖国中医文化在她的手中济苍生,耀华夏!


事迹4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2021427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大会热烈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表彰2891个集体和个人。其中,397个集体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1297个集体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1197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二科主任冯晓玲教授位列其中,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冯晓玲教授,现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二科主任。她是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二级教授、“龙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也是黑龙江省卫生健康系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后备带头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国家卫健委首批更年期特色专科负责人,并曾分获全国首届中西医结合优秀青年贡献奖、第十届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省“五一”劳动奖章、省五四青年奖章、“龙江最美人物”(教师)称号、全省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事迹5

韩凤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指导教师。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实验中心主任、妇三科主任。国家重点学科、重点专科“中医妇科学”后备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王秀霞名老中医工作室负责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以守护女性健康为使命,以传承中医文化为己任,韩凤娟教授在工作岗位上恪守初心,精业笃行,时刻谨记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多次得获黑龙江省卫生健康系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龙江巾帼工匠”;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铁力市的李女士是韩凤娟教授治疗过的一位老患者。2019年初妊娠39天的李女士,专程从外地赶往哈尔滨找到韩凤娟。在此之前,32岁的李女士经历了4次自然流产,再次怀孕让李女士倍感珍贵,同时也给她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不敢告诉家里四位老人,担心若再次流产,老人们必定受到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打击。在朋友极力推荐下,夫妻俩谎称外出散心,专程来哈尔滨住院保胎。得知李女士的情况,韩教授说当下最重要的就是调整好李女士情绪,切勿急躁和焦虑。她特意嘱咐学生们,对李女士的情绪管理不仅要体现在入院沟通和医嘱上,更要做到时时关心,及时沟通,从医生的专业角度疏通李女士的不安情绪。在常规保胎治疗的基础上,韩教授每天查房时都在李女士的病房里聊上一阵,除了查看李女士和胎儿的状态,还和李女士唠唠家常,聊聊生活中的开心事。不管门诊结束有多晚,手术下台后有多累,韩教授坚持与李女士进行“话疗”。凭借坦诚和耐心,一点点打开李女士的心结,让她不再对妊娠过程充满忐忑不安。当李女士妊娠满13周出院时,韩凤娟开心跟她说:“这可是我们聊出来的宝贝啊,回去以后一定要保持现在这样的好心情”。今年年初,李女士通过微信向韩教授发来女儿的照片,她写道:“韩医生,您好!去年这个时候您给我成功保胎,现在我姑娘挺好的,非常感谢您帮忙保住了我的宝贝,感谢您的团队!”看到信息,韩凤娟高兴地和大家分享这个好消息。她用这个病例告诉学生们,医生除了要给患者治病,还要成为她们的“情绪调解师”,患者心情好,病也就好了一半。唐代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中有云:“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这是韩凤娟在学生时代背诵过后感受最深的古训,意为“看顾病人,诊断疾患,需寄予关心。详细考察表征迹象,不能有丝毫过失”。从医以来,韩凤娟经常用这两句古训勉励和自省。在她看来,身为一名中医妇科医生,要常怀一颗关爱女性的心,对待患者既要施以精湛医术,更需要展现医者仁心。




团队近5年承担研究生课程教学情况


团队近5年主持科研项目情况


团队近5年发表/出版高水平论文/著作情况


团队近5年获奖情况


目前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学期间表现情况

5年指导的研究生毕业后考取博士情况


5年指导的研究生毕业后工作情况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