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商业大学应用经济学导学团队

来源:黑龙江研究生思政教育联盟浏点击数:407更新时间:2021-06-29

 

导学团队简介

哈尔滨商业大学应用经济学团队由赵德海教授领衔,主要从事应用经济学方面的研究。该团队现有导师16名,博士生34名,硕士生73名。

应用经济学团队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四项基本职能开展活动,在商品流通理论与现代服务业、中俄合作与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区域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创新与机制研究、农村金融创新与发展、劳动力市场与就业质量研究等方面与国家和龙江建设需求对接,服务地方经济领域成果丰硕。经过数十年积淀与建设,商科办学特色显著,商经、商管、商法结合的办学理念得到彰显。

学科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品德优良、基础宽厚、专业扎实、身心健康,具有国际化视野、较强科研和创新能力,能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和懂经济、会管理的高素质商科人才。


导学团队主要事迹

哈尔滨商业大学应用经济学导学团队自2011年成立,团队旨在充分发挥导师育人作用,构建和谐导学关系,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以榜样的力量引导研究生品行养成,发掘研究生中的优秀导学团队典型,努力培育师资队伍好、德育建设好、培养模式好、科研成绩好、社会服务好的“五好”团队,传扬教学相长、师生相宜、团队共建、和谐发展的特色导学文化。

一、师资队伍强大、团队结构合理

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由经济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德海领衔的团队已经成长为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充满活力的创新型研究团队。团队有教授12人,副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3人。团队老师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不仅注重团队成员学习科研能力的培养,也特别关注团队成员的身心锻炼和德行修养,教导成员道德与学问并重,理想与实践统一,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辛勤耕耘数十载,万紫千红满园春。应用经济学毕业生带着哈尔滨商业大学的鲜明印迹,驰骋在社会的各个领域。

二、聚焦立德树人,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团队始终坚持“德能并重、以德为先”的教师队伍发展方针,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着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机制化。首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团队积极开展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制度建设,同时构建师德师风专题学习教育常态化。通过专题学习教育活动,加大先进师德师风典型的宣传力度,介绍师德师风建设先进经验。其次,完善师德评价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并存。秉承顶层设计与具体实践相统一原则,在教师聘用、职称评审、人才推荐、评优评先和干部选任等项目遴选工作,强调师德师风表现优异者优先选用。严格执行师德失范处分,对于未能履行立德树人职责的教师,视情况采取约谈、限招、停招、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理措施,对有违反师德行为的,实行一票否决。通过整体规划,统筹推进,狠抓落实,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涌现出众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爱生如子、教书育人、业务精通的优秀典型,有力推动了团队的健康和谐发展。

三、完善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团队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优化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秉承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厚、实践能力强三位一体的高级专业研究生人才的培养特色,在严格规范管理基础上,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行弹性化培养管理,健全完善博士研究生培养与科研任务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博士生的创新能力。将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增强研究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通过建立导师联谊会等校内导师和业界导师定期交流机制,加大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力度,同时还建立了有利于发挥学生个性的激励机制,努力使学生发挥自身潜能和学习积极性,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十三五”期间,团队培养博士三十余人、培养硕士七十余人,其中94%的毕业博士和35%的硕士留在黑龙江,为龙江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凝练科研方向,科研成果日渐丰硕

应用经济学团队围绕商品流通理论与现代服务业、中俄合作与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区域协调发展财税政策创新与机制、农村金融创新与发展、劳动力市场与就业质量研究等方向进行研究,近年来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团队完成国家级科研立项十余项,省部级课题三十余项;公开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发表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家》、《国际贸易》和《社会科学》等高水平学术期刊论文近八十篇;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各类教材和学术专著二十余部;获得各类获奖共计二十余项,其中省级以上奖励11项。

五、助力龙江经济发展,社会服务效果显著

1. 厚植商业文化,佐证商业史料研究。团队建立了商业文化馆,包括货币金融博物馆、哈尔滨商业票证馆和文革票证馆。在“日伪货币和票证”、日本侵华期间经济侵略与掠夺的金融物证保存和研究领域独树一帜;商业票证馆包括民国及伪满洲国时期哈尔滨各种老商业票证及相关珍贵图片,内容的独特性和系统性为全国首家。

2. 依托商科优势,注重服务人文交流。学科是商务部“援外高级学历学位教育专项计划”项目合作单位和对外援助培训项目承办单位,已有96个国家和地区2000余名官员、企业高管和高校教师进行研修和培训。

3. 拓展智库作用,服务政府重大决策。围绕商业网点规划、自贸区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图谱等服务地方经济,为政府重大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先后完成50余项政策建议和决策咨询报告,其中35份得到国家和省市有关领导批示;编制重大决策规划40余项,发布《黑龙江省商业景气指数研究报告2016-2020》等蓝皮书8部。

4. 服务疫情防控,提供咨询智力支持。积极召开研讨会分析新冠疫情影响,为省委省政府疫后经济恢复献言献策;组织专家学者参与商业企业复市复业、消费券发放等项专题,提供疫情专题决策咨询报告,其中多篇成果被收入黑龙江社科成果要报。

5. 团队创办黑龙江省经济学会、黑龙江省招商引资研究会等学术组织,为龙江经济发展献计献策。黑龙江省经济学会一直是黑龙江省经济学界权威的学术组织,黑龙江省招商引资研究会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定点培训机构,被评为全国社科联先进社会组织。


团队近5年承担研究生课程教学情况


团队近5年主持科研项目情况


团队近5年发表/出版高水平论文/著作情况


团队近5年获奖情况


目前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学期间表现情况


5年指导的研究生毕业后考取博士情况


5年指导的研究生毕业后工作情况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