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大豆高值化加工技术与应用导学团队

来源:黑龙江研究生思政教育联盟浏点击数:583更新时间:2021-06-29


导学团队简介:

大豆高值化加工技术与应用导师团队由江连洲教授领衔,主要从事大豆精深加工方面的研究。团队现有研究生导师16名,博士生23名,硕士生101名。

团队拥有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10名。主持完成联合国UNDP、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近50项,发表SCI/EI论文220余篇,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等11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3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近100项,转化科技成果40余项,累计为企业创经济效益达100多亿元,主导创建了以产品高端化、生产高效化、资源高值化为特征的中国特色大豆精深加工技术体系。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累计培养博/硕研究生280余人,其中11人获中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省“青年五四奖章”等称号,指导学生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科创比赛40余项。

团队部分师生合影

导学团队主要事迹:

大豆高值化加工技术与应用导师团队由江连洲教授领衔,主要从事大豆精深加工方面的研究。江连洲教授,历任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农业部大豆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美国油脂化学家协会(AOCS)中国分会主席、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副会长等。是201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2020年遴选为国际食品科学院(IUFoST)院士。荣获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头雁行动”领头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泰山学者”领军人才、“龙江科技英才”等称号。

该团队现有成员17人,中共党员14人,高级职称占比94%,具有海外留学经历10人,研究生导师16人:博士生导师8人(近三年晋升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6人(近三年晋升导师8人)。近三年毕业硕博研究生72人(期间考博21人,考博率为29.2%),现有博士生23名、硕士生101名。团队自成立以来,累计培养博/硕研究生280余人,其中11人获中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省“青年五四奖章”等称号,有31人成为相关部门技术总监或高管。指导学生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科创比赛40余项。

一、讲政治、重涵养,做管理服务的“发动机”和“指向标”

团队负责人江连洲教授曾作为“一流学科”建设单位的学科带头人、管理责任人和有着36年党龄的一线教师,带领导师团队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重要精神,认真学习领会******系列重要讲话和对我省两次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落实“两个维护”,铭记初心、坚守使命,矢志做成“四有好老师”先锋模范,并运用党的理论知识指导学科团队的教学科研工作,全力抓好“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累计培养中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人、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1人、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候选人1人、黑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1人、黑龙江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黑龙江省巾帼建功标兵1人、东北农业大学青年五四奖章2人、优秀共产党员4人等。

二、导思想、助成长,做人才培养的“方向盘”和“催化剂”

经过学院及团队师生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专业学科评估、国家虚拟实验项目建设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不断加强教学组织和教学检查,做好监督管理;加强质量工程建设,积极完成和申报国家、省及学校安排申报的教学项目。主持完成各级教改课题15项,出版著作11部,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各1项,《大豆与人类健康》入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编写的《植物蛋白工艺学》入选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植物油料生物解离技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等。同时,所有导师多年来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2018年江连洲教授荣获全国“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称号、2021年李良教授荣获首批黑龙江省青年教学名师。累计授课平均达到1200学时/年,指导硕博研究生400余人,毕业论文答辩优秀率达到35%。指导学生申报完成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近百项,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科创比赛40余项。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出国深造和学术交流活动,累计10名研究生分别到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伊利诺伊香槟分校等国际知名高校进行深造,在国内外学术论坛中作汇报35人次、参会180余人次。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组织学科硕博研究生的招生复试和毕业学位授予等工作,完成了各年级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的评定工作。通过努力,在科研合作的基础上与益海嘉里、国骅集团积极沟通,每年获得50万元的奖助学金,助力学子成长成才。

三、勤探索、精科研,做行业发展的“探路者”和“试金石”

研究团队倾心致力于大豆加工理论和技术研究,率先提出植物蛋白柔性化加工理论,实现品质高端化;系统创新大豆高效加工增值技术,显著提升大豆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组合发明了植物油料高值化生物加工技术,开辟了油料加工战略性新兴产业。团队拥有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龙江学者”特聘教授、龙江科技英才、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黑龙江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省部级以上人才32人。主持完成联合国UNDP、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近50项,发表SCI/EI论文220余篇,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等11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3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近100项,转化科技成果40余项,累计为企业创经济效益达100多亿元,主导创建了以产品高端化、生产高效化、资源高值化为特征的中国特色大豆精深加工技术体系。2019年以江连洲教授为头雁的创新团队入选黑龙江省“头雁”团队工程类A级团队,总建设经费5000万元。

同时,不断加强学科科研平台建设,积极组织申报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协助学院成立了食品科技创新中心,完成了“分析测试共享平台”、“工艺工程实践创新平台”的基本建设,成功申报黑龙江省油脂与蛋白科学重点实验室,为师生教学实践、科研创新、科技产业化提供优秀的服务、打造一流的平台。

四、敢担当、勇奉献,做教育报国的“压舱石”和“排头兵”

江连洲教授协同导师团队,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深化院企合作,促进成果转化。为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与企业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食品加工企业增产增收。江连洲教授作为带头人建成“食品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和“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等提交调研报告、决策建议20余份,为推动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卓著。团队的科研成果“植物油料高值化生物加工与利用关键技术” 被评为“2019中国十大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高达17亿元。

团队以加强科研人才梯队建设,培育高层次人才提供坚实的人才储备,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学术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优秀人才为目标,近5年来培养出包括“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拔尖人才、青年龙江学者、龙江科技英才等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20余位,此外团队所有青年教师均获得东农学者计划中“杰出学者”、“学术骨干”、“青年才俊”等称号。同时,积极组织团队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工出国访问学习、参加各级各类学术交流和培训等活动拓宽眼界。

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

2-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现场

3-实践教学培养学生

4-指导企业实际生产

5-师生参加国内学术会议

6-硕博研究生参加国家级科创比赛

7-团队教师与学生开展帮扶对接

团队近5年承担研究生课程教学情况:

团队近5年主持科研项目情况:

团队近5年发表/出版高水平论文/著作情况:

团队近5年获奖情况:

目前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学期间表现情况:

5年指导的研究生毕业后考取博士情况:

5年指导的研究生毕业后工作情况: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