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团队简介:
东北石油大学陆相页岩油气富集规律及甜点预测研究生导学团队由石颖教授领衔,贾承造院士担任团队博士生导师。团队主要从事“页岩古沉积环境重建与优质烃源岩发育机理”、“页岩油气富集机理”、“断裂控藏理论及油气勘探开发”、“页岩储层测井综合评价”、“多尺度岩石物理建模及分析”、“页岩储层地震波场模拟”、“页岩储层流体空间预测”、“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以及“智能地震勘探”等方面的研究。团队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全职引进海外页岩油知名专家1名,黑龙江省特聘教授“龙江学者”2名,黑龙江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黑龙江省高校青年创新人才1名,黑龙江省杰出青年2名,孙越崎优秀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名,傅承义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名,目前拥有导师9名,博士生16名,硕士生38名。多年来,团队为行业和社会培养了多名优秀学子。
陆相页岩油气富集规律及甜点预测全家福
导学团队主要事迹:
立德树人,树立“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远大理想
团队成员自建立以来一直践行贾成造院士主张的“发扬铁人精神,服务于国家能源安全”的科研及教学准测,队始终坚持以大庆精神育人,坚持“四个面向”,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了“以德为先,德才并举”的育人模式。引导学生领会“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树立“立足油气勘探,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远大理想,提升学生的内生动力。
团队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优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积极在研究生学术活动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促进学术科研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同步提高;引导研究生将学术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培养研究生潜心科研、服务国家战略的家国情怀,激发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强调学术道德规范,培养研究生良好的专业素养与道德品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提升研究生的思想水平,坚定研究生的理想信念。通过宣讲铁人王进喜等人的事迹,培养研究生服务国家战略的家国情怀,激发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团队鼓励研究生毕业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课题组大多数毕业生均投入石油地质勘探领域。研究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姜明明同学累计为9所希望小学公益捐赠,2020年度总志愿服务时长达631小时,荣获黑龙江省优秀志愿者金奖,目前为黑龙江省4星级志愿者。2019级硕士研究生吕超同学,现担任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硕士第三党支部书记,在2020年疫情突发时,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期间,表现突出,获得“十星级志愿者”称号,并在家庭所在社区公开嘉许。
深耕科研,服务国家战略
导学团队引导学生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已任,及时为他们介绍石油资源的战略意义、国内外石油技术的最新进展、石油勘探开发的技术需求与面临的挑战等,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激发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针对黑龙江省“揭榜挂帅”的第一个总榜单——古龙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理论、关键技术及开发现场试验研究榜单,积极开展页岩油气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导学团队与学校“强陆-拓海-壮新”发展规划紧密结合,针对渤海古近系低渗储层的特点,开展低渗油田甜点区储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工作,为海上大量低渗油田的高效开发储备了前沿技术。在该项目的研究过程中,指导学生将目前前沿的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与石油勘探相结合,在实践中取得了优秀的成果,得到了合作方的认可。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潮流的到来,油气勘探开发智能化必将成为行业前沿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团队先后荣获黑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和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团队。2017年举办了“油气勘探新理论和新技术”全国博士后论坛暨“断裂变形、封闭性及与流体运移”国际专题研讨会,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追求卓越,培养复合型人才
团队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为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油气勘探人才,导学团队积极邀请麻省理工学院、帝国理工学院、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院、密苏里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科研人员、企业专家交流研究生创新培养方式和模式,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课程体系和全新的培养方案。积极联系油气田企业,创建了5处实践教育基地,开设了6门实习课程。其中柳江盆地地质实习基地获批国家级实践实习基地,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践教育奠定了基础。
团队保证学生在读期间至少参加1次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发表高水平科技论文1-2篇。对于研究生施行“课题组大组会、研究方向小组会、导师一对一面谈”宏微观多层级协同培养模式。每月一次的课题组大组会,以研究生阶段性学术成果汇报为主,所有研究生同学共同参与讨论,为低年级研究生提供学习模板和科研思路。每两周一次的研究方向小组会,以各方向研究生学术工作进展汇报为主。每周一次的导师一对一面谈,以研究生科研中的理论和技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指导,耐心地告诉研究生“为什么做、要做什么、要怎么做”,为研究生提供直接的专业指导和帮助,与研究生共同开展实验方案的创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鼓励学生跳出思维定式,并积极开展学术研讨活动,活跃学术氛围,培养研究生的科研习惯,除了大课题技术交流还有每两周一次的研究方向进展汇报,让研究生们及时汇总研究成果,明确下步攻关方向。在浓厚的学习氛围及学术交流中,学生们的科研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团队导师指导研究生参加“东方杯”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获全国特等奖3项、全国一等奖10项的好成绩;在第四届全国油气地质大赛获得综合组二等奖。在全国油气地质大赛获得研究生综合组三等奖;获未来之路“能源创新研究项目”全国八强1项;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2项和黑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
团队培养的学生中有1人获评“龙江学者”青年学者,1人入选天津市“新型企业家(青年企业家)”,多人考取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研究生,10多人深入大庆油田页岩油一线,助力大庆页岩油会战,已经担当起振兴祖国油气工业发展的重担,为油气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春风化雨,关怀学生成长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导学团队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提升研究生安全防护意识,要求在校研究生每天上报生活情况,居家研究生每周在线上进行科研工作交流。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中期考核、预答辩等工作均通过腾讯会议等线上会议形式顺利完成,不仅保证了研究生的健康平安,更让研究生体会到了科学研究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此外,团队导师们主动关心研究生的日常学习、科研、生活情况,重视身心健康发展,着力建立团队师生之间、研究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精神。
贾成造院士与团队教师和研究生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
团队组织研究生前往大庆铁人纪念馆参观学习
团队组织国际交流研讨会教师和学生合影
付晓飞教授指导研究生开展实验测量与分析
团队研究生参加第八届“东方杯”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获奖合影
石颖教授指导研究生(一)
石颖教授指导研究生(二)
团队近5年承担研究生课程教学情况:
团队近5年主持科研项目情况:
团队近5年发表/出版高水平论文/著作情况:
团队近5年获奖情况:
目前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学期间表现情况:
近5年指导的研究生毕业后考取博士情况:
近5年指导的研究生毕业后工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