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团队简介:
先进材料与应用技术导学团队成立于2014年。由胡明教授领衔,目前,该团队共有导师10人,博士生17人,硕士生8人。
团队始终围绕着国家和地方、尤其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需求中与智能装备制造、钢铁、有色、石化、电力、通讯和建筑等行业密切相关的产业,突出传统金属耐磨材料与现代双金属材料,工程材料与口腔等临床医用材料,单一材料与复合材料,结构材料与功能材料,先进石墨烯、锂离子电池等能源材料,以及特种功能材料、产品和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走产学研深度融合之路。团队中各位导师秉承“立德树人和OBE”理念,注重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研究生学术和实践创新能力、增强研究生社会责任感,在指导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优化研究生培养条件以及加强对研究生人文关怀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培养出一批能够担负创新创业重要使命,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培育转化了一批科技成果。
先进材料及应用技术导学团队导师和研究生
导学团队主要事迹:
2000年,佳木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了硕士学位点。学校成立学科团队,由学科点主导师、学院院长李慕勤作为团队首席专家。佳木斯大学材料学科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学科聘请了龙江学者、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张二林教授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科技创新团队的首席专家,该团队获得了省科技创新团队。2013年获批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点。次年成立了先进材料与应用技术导学团队。
团队包括龙江学者2人,政府特贴获得者3人,二级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8人。
多年来,团队秉承“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的理念,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力量,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
研究生培养一直是团队的核心工作,为了解决部分研究生来自非材料学科的实际问题,在制度上规定入学前非材料学科的研究生需要补修2门材料本科的主干课,设置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导论课、前沿课。另外,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企业的管理者和技术专家到校为研究生举行学术报告,使研究生们了解科学前沿、国家需求,地方经济,实现了“顶天”与“立地”自主选择。在教学中,充分发扬“东北小延安、抗联、北大荒”精神,以及身边的全国优秀教师荣守范的先进事迹等红色资源,将其融入育人全过程,贯穿教学、科研、开题、年度检查、中期、预答辩和答辩的每一环节中。一是修订和完善教学方案,在方案中加入以红色文化、奋斗精神、科学态度、严谨作风和学术规范为内容的思政内容。入学初,对研究生进行入学教育。研究生教学以研讨式、案例式、恳谈式、启发式、报告等多种以学生为主导的方式进行。期末考试侧重于研究生的实际获取的知识和能力为考核标准。每日导师与学生网上必须联系,一周内师生面对面研讨,至少二周举行一次组会。邀请著名学者,党史研究专家,先优模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等团队进行讲座,将红色文化、先辈精神、科学态度和前沿学术有机地结合起来,组织研究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参观抗日基地、铁人博物馆、北大荒博物馆和知青广场,观看红色影视节目和反腐倡廉专题片,组织团队中的党员积极参加党史教育,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和其他志愿者活动,组织研究生在课余积极参加“三助”工作。对导师和研究生的考核也测重于政治表现、业务水平、科研成果,实行学术不端一票否决。
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研究生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面向科学前沿方面,团队开展了有机及纳米功能材料;分子组装体与纳米结构谱学;计算材料工程、材料体视学和功能材料及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五年发表研究论文23篇,获批发明专利2项,参与研究生7人;在面向国家需求方面,团队开展了金属/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合成制备与性能研究、轻金属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及表面改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五年发表研究论文9篇,获批发明专利3项,出版专著1部,获批发明专利2项,参与研究生10人; 在面对行业企业关键技术方面,团队开展了先进金属液态成型技术、双液金属复合铸造耐磨材料的研究与应用、陶瓷基复合材料及田间农业装备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近五年发表研究论文25篇,出版专著1部,获批发明专利6项,参与研究生12人;在面向人民身体健康方面,团队开展了生物医学金属表面功能化、载药功能涂层设计、性能及复合磷酸钙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近五年发表研究论文18篇,获批发明专利3项,出版专著1部,参与研究生10人。
在导学过程中,取得了一批先进实用的科研成果,举例如下:
针对矿山、冶金、水泥和建筑行业中广泛存在的装备中核心部件耐磨和破碎性能较差,团队利用不同铸件结构与使用条件,采取特殊的铸造工艺方法,保证结晶界表面与基体具有一定的温度梯度和一定厚度及均匀、完整的结合界面,制备出具有无混料、大复合界面的双金属复合材料;同时,为了解决合金铸铁硬度高、性能脆不易用螺栓或焊接连接的弊端,先把高硬度合金铸铁与韧性良好的铸钢用双液金属复合铸造方法预制成耐磨部分,然后再与非工作面组装或焊接在一起,为复杂铸件的双液金属复合铸造提出了又一项新的技术。利用上述技术,团队先后制造出了能够完全替代“三一重装”集团从国外高价进口掘进机导流板耐磨块的大型抗冲击双液金属复合铸造耐磨板。团队研制的一种高铬铸铁/耐磨钢双金属复合铸造耐磨板。耐磨板的工作层采用高硬度的高铬铸铁,衬层采用韧性良好的铸钢材质,目前已经进行了批量生产,效果良好,解决了依赖国外进口的弊端,产品具有较高的性价比。现可生产不同型号的耐磨板。其中,大型薄板尺寸可以达到1000mm×800mm×30mm,填补了国内外用铸造方法生产双液金属复合薄板的空白。利用这种技术开发生产了边衬板、筒衬板、拨叉和溜槽等产品。获批授权发明专利“一种双液双金属复合铸造耐磨薄板的生产工艺”。
双液金属复合铸造薄板及合作合同
团队研发的双液金属复合铸造锤头采用了高铬铸铁或高碳高合金钢,锤柄采用低合金钢或普通铸钢制备,发挥了锤头抗磨部分高铬铸铁耐磨性好的优点,又发挥了锤柄钢质材料韧性强的特长,保证安全应用于矿山大型机械设备上,使用寿命、性能比一般高锰钢提高5倍以上。使用寿命的提高,减少了装拆机的时间,明显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减少了气体排放量。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市场前景上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另外,采用该技术先进的复合铸造工艺,可以保证产品的工艺成品率达到97%以上。该项技术已经与鞍山市光明工业泵制造有限公司、哈尔滨嘉源机械铸造厂、鹤岗市广新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西丰县茂林西沟采石场、梨树县宏大采石场等企业进行工业化合作开发、生产和应用。已获得专利“一种双液金属复合铸造锤头”ZL201020044828.4和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双液金属复合铸造锤头和反击块
立铣式破冰除雪机
2012年1月起团队与佳木斯山友机械厂合作,进行了道路坚实冰雪高效清除装备的研发与设计。该研究主要研发新型、快速、环保、高效的道路坚实冰雪清除设备,解决路面坚实冰雪给车辆和行人带来危害的问题。
初期主要进行了冰雪特性的理论研究,后期结合道路冰雪的特质特性的研究结果,针对板状压实冰雪,基于农业机械中的圆盘耙整地作业的思想,根据坚实冰雪脆性断裂特点,设计了针对密度低于550kg/m3板状压雪的凹盘式仿形越障除雪关键部件,该部件为牵引机械提供动力,除雪凹盘被动切削,可快速完成冰雪破碎及清除作业。共研制出了六代凹盘式山友除雪机械。
立铣式破冰除雪机
针对冰膜状坚实冰雪,利用立式铣削原理设计了研制出第一代立铣式除雪机械。该机械针对冰膜状、冻结状的高密度冰雪破碎能力极强,同时具有铣削、破碎、仿形、越障等功能。可满足不同路况的除雪作业需求。该机器适用于密度为300-750kg/m3,厚度小于50mm的板状、冰膜状冰雪,尤其适用于密度大于550kg/m3的冰膜状冻结冰雪。作业稳定性好、可靠性高、除雪效果好、除净率高研制过程中申请发明专利4项,适用新型专利7项。除雪机械的关键部件均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凹盘式除雪机销售、市场回馈良好,目前在佳木斯市、富锦市、同江市、鹤岗市、桦川县、萝北县等地均有销售,并在2014年内蒙古市政府组织的除雪机械竞标中,凹盘式除雪机械除雪效率高,作业速度快、除净率高成功竞标。与同类产品相比凹盘式除雪机性能优越,产品价格低廉。立铣式除雪机械目前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产品对坚实冰雪破碎率高、耗能小、价格适中。
团队近5年承担研究生课程教学情况:
团队近5年主持科研项目情况:
团队近5年发表/出版高水平论文/著作情况:
团队近5年获奖情况:
目前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学期间表现情况:
近5年指导的研究生毕业后考取博士情况:
近5年指导的研究生毕业后工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