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疾病防控导学团队

来源:黑龙江研究生思政教育联盟浏点击数:519更新时间:2021-06-29


导学团队简介:

动物疾病防控导学团队由孙东波教授领衔,主要从事家畜疾病防控方面的研究。该团队现有导师10名,博士生15名,硕士生53名。

团队通过构筑价值共同体、巩固情感共同体、筑牢创新共同体、完善成长共同体,强化了树人职责,彰显了人文关怀,促进了成果产出,实现了共赢发展。近五年,团队建立师生联合党支部3个,基层党建工作得到省委书记张庆伟同志肯定;研究生三获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奖优秀论文奖(全国仅20人),三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和省赛金奖,获校优秀学位论文21篇,2名毕业生被聘为教授,学位论文抽检合格率100%;导师共入选国家级人才4人次,省部级人才5人次,主持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0项,新增国家基金项目11项;新组建省级科技平台2个,均获批省科技创新基地奖励资金,支撑了兽医学学科连续三年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报告显示,团队导师指导质量位居全国第32018年学位授权点评估调查显示,研究生对导师的满意度超过98%,导学和谐、师生共进蔚然成风。


导学团队主要事迹:

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导学关系互动的结果,导学关系是研究生在学质量和发展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近年来,动物疾病防控导学团队在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孙东波教授的带领下,持续探索构建以价值取向为基础、真挚情感为动力、协同创新为手段、共赢发展为目标的新型导学关系,传扬教学相长、师生相宜、团队共建、和谐发展的特色导学文化,导学和谐、师生共进蔚然成风。团队导师由10名国家、省部级人才组成,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家畜疾病防控领域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在国内外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力显著提升。


传承弘扬北大荒精神  构筑师生价值共同体

学生到北大荒博物馆参观学习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瑰宝之一,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与垦区同根同源,既是北大荒精神创造者,也是践行者和传播者。作为密山人、农大人,孙东波教授对北大荒精神有着天然的历史认同感和深刻的现实体验感,他带领团队把北大荒精神作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自觉将北大荒精神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将北大荒开发建设史与党史教育、国史教育深度融合,将改革开放史、社会发展史与农垦改革、龙江振兴高度契合,将边疆办学史、二次创业史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北大荒精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功能,引导研究生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报国之志。

成立学校首批师生联合党支部


导学关系的建立,始于热爱科学、探求真理的初心,合于共同的学术理想和研究志趣。为打造熟悉垦区、热爱垦区、服务垦区、具有北大荒精神的导师队伍,团队先后派遣6名青年教师奔赴垦区进行生产实践。同时,在垦区内建立了一大批教学实习实验基地,使师生们都有机会亲身接触垦区、感受垦区、了解垦区。导师在进行科研选题和科研立项时充分结合省情和垦区垦情,研究生也可针对服务垦区过程遇到的实践问题开展自由探索和实践创新研究。在服务垦区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团队师生树立了高远的学术理想,持守了纯粹的学术志趣,增进了对科学精神和学术诚信的共同理解,构筑了师生价值共同体,实现了德育智育并举。

牛疫病防治团队师生联合党支部集体学习


为切实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队还成立了学校首个师生联合党支部,通过师生共建、支部联合的方式,为研究生树立奋斗了目标,同时促进了导学关系融合与基层支部组织力的提升。20199月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来校调研指导高校主题教育,对团队师生联合党支部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与师生联合党支部研究生交流

营造和谐融洽导学关系  巩固师生情感共同体

为构建和谐融洽导学关系,团队导师按照教育部《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要求,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人文关怀,持续关注研究生学业、就业压力和心理健康。团队注重给予研究生充分的选择权与表达权,促进研究生自我意识、自我规划、自我价值的完善与超越;鼓励研究生建立自我实现的学业动机,培养自身良好的科研素质和学术能力,激发学习研究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引导研究生理性包容地看待导师风格、科研任务、论文标准,在团队课题研究、成果发表、职业选择等方面找准平衡点。团队还建立了导学关系协商交流机制,针对导师、研究生的需求差异和分歧问题,开展压力缓解与管理、沟通与倾听、团队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和研讨。通过以上措施,建立了不同于且不亚于亲情的师生情谊联结,增强了研究生对导师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与幸福感,涵养了导师的仁爱之心,培养了研究生的感恩之心。


坚持“四个面向”战略方向  筑牢师生创新共同体

团队围绕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畜禽健康养殖、公共卫生安全等国家重大需求,研创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创新成果,为我省乃至我国动物疾病防控作出了积极贡献。“十三五”以来,团队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研究任务8项、国家级人才计划项目4项、省部级人才计划项目5项,新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2个。在孙东波教授的带领下,团队以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育人观为指导,不断促进学术优势向培养优势转化、理论成果向课堂教学内容转化、技术成果向实验教学内容转化、产品开发成果向案例教学转化,使研究生能够扎实掌握兽医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方法论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多学科前沿知识,逐步具备认真严谨、勇于进取、敢于挑战的创新精神与能力,不断产出有效推动行业产业发展的原创性成果。

团队师生到北京菲迪集团开展创新实践学习


近五年,团队导师带领研究生突破了乳房炎亚单位疫苗创制、牛重要疫病类症诊断、牛群发普通病早期预警关键技术,揭示了动物冠状病毒遗传变异规律、围产期奶牛代谢失衡机理,证实了我国7省区犬猫狐貉貂血清新冠病毒抗体均为阴性,累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8项、制定农业行业标准 2 项,以高质量科技供给推进了龙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持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1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在师生创新共同体中,传统师生关系中的二元对立被消解,现实师生关系中的异化被有效规避,人才培养与知识创新良性互动格局初步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伙伴关系得以实现。

团队教师徐闯教授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


完善师生成长共同体  实现共赢发展新格局

本团队倡导“尊重、民主、关爱、共赢”的文化理念,导师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精深的专业造诣,激发研究生的科学理想、学术志趣,养成对科学道德、科研伦理的敬畏,体验知识创新的成就感、价值感和幸福感,并在科研实践、服务社会中,涵育家国情怀和人类关怀,使研究生真正成为完整的人、幸福的人、有价值的人,实现了师生的共同成长和共赢发展。

近五年,团队导师共入选国家级人才4人次,省部级人才5人次,新增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新增二级教授4人,主持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0项,新增国家基金项目11项;研究生三获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奖优秀论文奖(全国仅20人),三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和省赛金奖,获校优秀学位论文21篇,2名毕业生被聘为教授,学位论文抽检合格率100%;依托本团队新组建省级科技平台2个,均获批省科技创新基地奖励资金,有力支撑了兽医学学科连续三年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


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报告中“导师指导质量”位居全国第3

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报告显示,团队导师指导质量(本学科在校研究生对导师指导满意度)位居全国第32018年学位授权点评估调查显示,研究生对导师的满意度超过98%,导学和谐、师生共进蔚然成风。


团队近5年承担研究生课程教学情况


团队近5年主持科研项目情况


团队近5年发表/出版高水平论文/著作情况

团队近5年获奖情况


目前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学期间表现情况


5年指导的研究生毕业后考取博士情况


5年指导的研究生毕业后工作情况


上一篇:下一篇: